透鏡數位創辦人喊涵專訪:「我想要有選擇的自由 」— 線上開課案例

「離開舒適圈、自己創業,是因為我想要對『選擇』有絕對的自由!」

透鏡數位創辦人 原詩涵

透鏡數位內容成立於 2020 年,創辦人原詩涵決心創業、離開原任職長達五年的 Hahow 好學校 — 全台灣最大的線上課程平台 。

在 Hahow 任職的五年,原詩涵親自操刀,加上領導團隊、製作經手的課程,合計超過 300 堂,儼然是公司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,究竟是什麼原因,讓她決定離職、走上線上課程顧問的創業之路?

是衝動、抑或是一種執著?而在獨立創業的這 2 年時間,原詩涵曾經歷過低谷、覺得自己撐不下去了,卻在 2022 年 7 月底,已達去年設定的全年目標,光靠線上課程取得的收益,超過 200 萬,她是怎麼做到的?


透鏡喊涵

創業起源

原詩涵,無論你是剛認識他的朋友、客戶,或是熟識已久的老朋友,大家都習慣叫他「喊涵」。

她待人真誠、謙和有禮、懂得感恩。

問起創業初衷,喊涵毫不猶豫地說,「阿諾應該是我的貴人吧!」阿諾(Arnold),是 Hahow 好學校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江前緯

Hahow 於 2015 年創立,是全球第一個募資結合線上課程的平台,長期在線上教學領域耕耘,光是 2020 年當年度營收,已達新台幣 2.7 億元、線上課程總數超過 600 門課程、學生總數也突破 50 萬名。

身為公司領頭羊,阿諾某天突然拋出個想法,「如果一個世界級巨星,只能待在台灣兩周, Hahow 有沒有辦法在很短的時間內,幫這位專家,產製出一門線上課程?」

這真的考倒大家了!線上內容產製,如果要維持一定的教學水準,從課綱準備、拍攝錄製、到溝通修改,動輒兩三個月,有時甚至拖到半年、一年,都不讓人意外,整個流程需要很長的製作走期,更別說,要做出一門精緻、高端的課程,實屬不易。

喊涵跟夥伴們討論發現,如果想要「加速產製」線上課程,核心瓶頸還是卡在講者本身:一個創作者或專家,縱使有再強的專業技術,倘若從來沒有教學經驗、相關背景,光是「思考課綱」這個環節,就已經非常困難。

這也是為什麼,很多有心開課者,在沒有專業企劃夥伴協助下,想法容易胎死腹中;而對於很多「大師級」專家來說,他們「根本沒空搞這些!」

那接著,問題又來了。

像喊涵這樣懂教學、有製課技術的人(現在外界可能稱作課程製作人課程規劃師等),該如何幫助「身懷絕技」的專業領域工作者,以最快的速度,將腦中的知識跟經驗、化繁為簡,變成有結構、脈絡的線上課程呢?

創業想法萌芽

喊涵選擇切入的技術,就是「深度訪談」。因為過去的心理學背景,讓她在對談過程中,能快速了解一個專家的喜好、個性風格、教學內容跟領域,她甚至可以去「模仿」出這個專家的口吻寫稿。

能做課程企劃的人不少,但像喊涵一樣,能做到模仿的人,極為稀有。企劃通常可協助整理出課綱,但課程影片上的陳述部分,仍需要老師親自出馬撰寫(畢竟是自己要講的口白)。

即使面對全新、從未接觸的專業領域(比如程式語言),喊涵也能在對談中,將知識點全部吸收、內化,並直接用老師口吻來寫稿,讓學生看懂、聽懂,一手包辦所有產製過程(老師負責去錄影就好)。喊涵曾被很厲害的行銷老師稱讚:「寫的口語稿幾近完美。」對她來說,那是非常高的評價!

喊涵從沒想過,這種「化繁為簡」的能力,會成為她後來創業的關鍵核心技術,而她也將這整個過程,用一個較少人聽過的專業名詞來詮釋 – 「知識萃取(註1)

什麼是知識萃取?

喊涵笑著說,「我再用白話一點的方式,來解釋知識萃取好了!簡單來說,我會透過訪談,去了解專家的內容,並透過我的能力,去把課程產出。

我們曾有機會,親眼見識喊涵本人進行「知識萃取」的過程。

幾小時內,喊涵會透過各式各樣的問題設計、反覆詰問;她會準備五顏六色的便條紙、馬克筆,引導著講師,逐一請他們將腦中的知識點寫下來、刪除多餘的內容,就是這樣抽絲剝繭,產出一門課程的核心架構

在最後短短幾分鐘(好吧,有時候可能也沒太短)彷彿就像變魔術一般,喊涵會突然說:「好了,老師,你現在看到的,就是課程的完整課綱!」

初次見識此場景時,最後那轉折,來得太突然,「欸!課綱就這樣好囉?」身為旁觀者的我們,幾乎還沒意識到,是發生了什麼事情,只覺得這似乎有點神奇(後來想想根本是太神奇了!)

知識萃取
圖片提供:透鏡數位

從分享開始:《一人公司》的創業啟發

藉由一次次、跟不同領域的專家對話,喊涵知識萃取的能力愈加成熟,當時仍在 Hahow 任職的她,不斷去思考,「我該如何把這個技術,分享給團隊其他夥伴,讓他們也能很好地為講師們服務?」

大概是在一年半後,她慢慢有了創業的念頭。「我相信,只要有一定專業的人士,願意努力累積自己的個人品牌、教學能量,這樣的人都可以開課!我想要幫助他們。」

當時,《一人公司: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》可說是推了喊涵一把,她閱讀完這本書後,受到不少啟發與鼓舞,毅然決然走上創業之路。

(關於這段故事,有興趣的讀者,可閱讀當年離開 Hahow,喊涵發表的離職心得文:從世界上最好的學校畢業 — 沒有了 Hahow Content Head 的名片,然後呢?

2020 年的 5 月,懷抱著夢想與希望,喊涵走上了她的一人公司創業之路。

說說創業初衷這回事

危機,先從線上課程市場開始談起

從 2015 年開始,越來越多線上課程平台崛起,除了 Hahow 好學校 PressPlay AcademyYOTTA 友讀

近年來,則有 SAT 知識衛星,甚至像是 圖文不符 這類的內容供應商,陸續投入線上教學領域,加上 2020 年疫情的推波助瀾,整個市場變得愈加熱鬧,大家對於線上學習的接受度,也比以前高出很多!

看到線上課程日漸蓬勃,上下游產業鏈趨於完整,身為其中一份子,喊涵當然開心不已,但站在第一線,她也看到背後的隱憂與危機

當市場鼓吹著「人人都可以開課」的氛圍,這觀念沒有錯,畢竟各領域高手雲集、人才輩出。

但是,喊涵也目擊不少人,只因看到「某些」線上課程、銷售額成績亮眼,想說知識產品嘛!沒有庫存壓力、製作成本也不高,抱持著投機心態,想藉機大賺一筆,覺得是時候要進場」了!

然而,開線上課程有那麼簡單嗎?老師除了本身在專業上要有一定的累積、需要長時間建立可信的個人品牌;上架開賣,也絕不是錄影講講話,找個有流量的「入口」就好了。

一門線上課程要銷售成功,是各方面努力的加乘。

「我期望,我可以做點什麼」

「如果一心只想著要變現,而不是先從分享目的、來思考教學內容,這種不負責的態度,對學生來說,權益是受損的,對整體產業來說,也不健康。」

「我是不是可以來做些什麼、或說點什麼呢?」喊涵想試著當個先行者,點出外界對於開課的一些謬誤:哈囉!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靠著開課賺大錢耶!

「我這樣子,直接把現實情況說出來,好像在戳破粉紅泡泡、擋人財路,但我想,這可能就是我有點任性的地方吧!」喊涵尷尬地笑了笑。


變現前,別忘了教學的初衷

近兩年,台灣線上教學市場,在各方努力推動下,已明顯產生變化,大家不再只是單純跟風、急著賺錢;講師們互相感染下,其實有滿多人的起手式,以及出手後的成熟度,都相當完整。

喊涵特地跟我們分享,一位成功創作者 – Nuomi(諾米)的故事

從建築系畢業,諾米是台灣少數擁有將空間表現能力、完美結合圖像的插畫家。他的很多作品,都是從旅遊景點出發,筆觸的細緻跟透視感,看完是真的由衷讚嘆、覺得超強!

諾米算是蠻早就開始,經營個人品牌的創作者,一開始是藉由 FB 粉絲團來發表作品(目前約有 12 萬追蹤者)。

Nuomi-諾米
圖片來自諾米 FACEBOOK 粉絲團

他 2018 年時,在 Hahow 開了第一門線上課程《畫圖不帶尺,輕鬆學會透視畫建築!》,一推出即反應熱烈,目前該門課已有 2,150 名學生;緊接著、他趁勝追擊,又開了一門《畫圖無死角,360 度全景透視法》,雖然還是賣得不錯,但明顯跟前次有落差,僅 475 人報名,不如預期。

「其實這件事蠻正常的,開第二堂課時,學生數就會比第一堂課少,開第三堂課時,又會比第一、二堂課少。」喊涵如此分析。

那這個瓶頸該如何突破呢?承著 iPad 跟 Apple Pencil 浪潮, iPad 畫畫越來越多人使用,所以諾米選擇的做法是,他不再馬上開第三堂課,而是先經營 YouTube 頻道,免費教大家如何用 Procreate 畫畫,直到經營一年多,有粉絲主動開始敲碗、希望他可以開課,這時才開始做第三堂課的準備。

所以,當諾米 2020 年推出《手繪轉電繪,我選 Procreate!》時,銷售再度突破新高,至今已有4,129 位學生報名;隔年推出的《場景透視學,我選 Procreate!》,也有 1,952 人購課。

喊涵表示,諾米也曾有傳統思維,「我是不是只要有粉絲,就可以變現了?」直到努力做了市場觀察、持續跟粉絲互動、真心分享,也願意檢討自己的經營方式,花了一點時間、養出適合的受眾,才重新開展教學之路。

諾米事後分析自己的知識變現歷程時,也強調,粉絲的信任,是成功關鍵


到手的生意,她為何不做?

「在我創業第一年,其實有『非常多』想要開課的人來找我,但我勸退了 95% 的人…」喊涵不厭其煩地,分析大家各自的經營狀況、教學布局,「你跟粉絲互動、溝通了嗎?你真的了解消費者要什麼?你的信任資產足夠了?你的課程定位夠明確?」

很多時候,創作者想得很美好,以為線上課程只要做出來了,砸個錢、打打廣告就會賣得好,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,短中長期的布局是細膩的,你所需要付出的時間成本,可能超出一般人想像。

因為親眼見證太多失敗例子,她不希望大家沒準備好,就跳下來!跟我們講一講,喊涵一臉無奈,「怎麼辦?我覺得我好像吃了誠實豆沙包喔!」

「其實,不聽我勸的人也蠻多的,但我覺得也沒有關係啦!至少我有盡力了。」喊涵說,以當下的力量,她只能做到這樣,「我頂多在 Facebook 上多發點勸世文啊!」聽完,我們忍不住笑了。


創作者可以開課的跡象(Sign) 是什麼?

那什麼樣的創作者,可以開始評估開課呢?喊涵認為,除了有在經營自媒體、個人品牌,你平時「餵養」粉絲的內容,必須是有用的「乾貨跟知識」,只有培養出對的「流量池」,才可能會有好的「轉換率」。

「如果平常只是發發生活廢文、講一些幹話,社群互動量的確會很高啦!但真正銷售課程時,很容易變成萬人響應,一人到場。」

如果現在粉絲數量沒有很多,就必須要放棄開課嗎?喊涵說,只要主題明確,願意放下腳步,慢慢累積信任資產,甚至在開課之後,以「主題策展」方式,持續用不同的訴求,跟學生溝通,還是有機會可以成功知識變現。


值得一提,喊涵提醒,賣課跟一般的電商操作思維,是不能比擬的

以電商概念來說,只要砸的廣告預算夠多、流量夠龐大,在行銷漏斗(Marketing Funnel)過程,受眾即使流失,還是會有一定轉換率。

但,個人品牌基數相對小,且知識商品不像 2、300 元的日用品,就算踩雷、用過一次即可丟棄,消費者心理門檻會比較高,整體來說,是非常吃講師信任度的。所以課如果要「賣得動」,銷售思維就必須做出相對應調整。


創業的挑戰

接案,差點黑字倒閉的創業低潮

看起來穩紮穩打的喊涵,想法始終很正面、抱持著夢想,加上多年來經營的人脈,照理來說,客源不是問題!但她中間其實一度撐不下去,讓「透鏡數位內容」差點倒閉,為什麼會這樣?

「我剛開始創業時,想得很單純,比較是以接案的角度來思考,覺得反正我是一人公司嘛!哪裡有案子、我就往哪衝,我要把握好每個機會,後來發現,如果每個人,都要諮詢快 1 個鐘頭、加上製課,我真的分身乏術、服務能量非常有限。」

喊涵說,現實情況是,要忙的事情實在太多,除了有很多瑣碎事務,她疲於奔命、無法專注在自身專業,甚至面臨到一些財務周轉壓力,比如說,她需要先自掏腰包、代墊課程製作費用等等。

因深深體認到,如果僅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,產能實在無法負荷!她開始思考,我該如何調整、解決這個窘境。

她試著將「客戶分級」,由外而內分成三級:她把過往經驗,寫成一篇篇免費文章,服務最外部客戶 – 即有開課的念頭,但完全不知道如何開始的創作者;

面對第二級客戶,她製作了「知識萃取工具包」,讓已準備大展身手的老師們,能以一個相對親民的價格,體驗她的初期服務;最後,才會正式走到 1 對 1 接案這個客製環節。

同時,她也找到很棒的夥伴,跟她一起共同協作、前進,「我原本 2020年時,還想說『我不要』招募員工,結果整個大爆炸,卯起來找、一口氣還找了兩個,結果,就海闊天空了。」「我真的是太晚找員工了!可惡!」

敢不敢投資?擁有自己的知識產品

喊涵回想,她覺得創業做了最勇敢的決定,就是在一年內,做出 3 個線上教學產品:

除了前面提到的「知識萃取工具包」,協助內容工作者,將腦中混亂知識系統化輸出;她們還推出進階版課程「線上課程教學法」,提供講師互動小技巧,有效提升教學成效;還有以直播課為主的「講師的數位轉型特訓班」。

透鏡數位內容線上課程網站首頁

「建立線上學院、做教學產品,從來都不在我的計畫中。」因現實的無奈,喊涵「被迫」做出策略調整,這步棋,或許是步險棋,但從結果面來看,讓人出乎意料,確實為喊涵分擔不少壓力。

除大幅提升對外服務能量,為公司增加被動收入、分散財務風險,也讓喊涵在面對客戶時、做決定時,更有「底氣」了!

有底氣,對一個創業者來說,意味著什麼?

當機會來臨時,你敢不敢衝一波?能不能牢牢抓住?更直白地來說就是 — 有好生意上門時,「你吃不吃得下來?」


反思,我不想只當個「打工仔」

回過頭來看,其實,「做產品」這樣的決定,尤其是對於像喊涵這樣,剛起步、背後沒有雄厚資金的創業者來說,是個非常大的「賭注」。

因為專注做自己的產品,勢必要減少接案時間;但對小公司來說,接案又是很直接的營收來源,該如何做出取捨、兼顧好一切?每個決策,都是非常拉扯的。「我就一直在這個擺盪中,失衡、再平衡,來回搖擺。」

「我如果只是一直接案,其實只是換個形式,為專家打工,誰發案給我,我就用最好的服務來承接,這還是一種打工仔思維!」

喊涵說,她到後面才體悟到,一間公司如果是以「接案」為主,初期又沒有找到「資本扶持」,從經營面來看,是很危險的。如果想要轉起來,就應該要建立自己的資產、累積產能,這樣子,才能夠比較穩定、長久的生存。


碰了閉門羹?那就換種方式吧!

喊涵也是直到創業後,才意識到,想像跟現實是有落差的。

「我其實原本只想接企業端(B2B)的案子,但後來發現,這個領域的水太深,除了要有人脈關係,在很講究輩分的 HR 界來說,我在產業知名度還是不夠,可能是資歷太嫩了,他們會覺得不太安心。」

喊涵說,她完全能理解,所以決定調整進攻策略,改由「鄉村包圍城市」。

她希望藉由自建線上課程學院、自製產品,先在 C 端消費者,打響知名度、建立口碑,讓 B 端的高階管理人員、或是 HR 前輩,能夠慢慢看到透鏡團隊的努力與成績。

運用各種曝光方式,不斷創造聲量,讓感興趣的人(或是你感興趣的人),有機會看到你的專業、你的產品,是非常重要的。


任性也是種力量!創業者的執著

就算創業這件事很辛苦,有太多風險需要承擔,可能身家一度快賠光,喊涵覺得,支撐她繼續嘗試、想義無反顧走下去的主因有兩個。

1、保留可以自由做主的權利

「我想要大部分的事情,我都可以自己決定!」

如果今天有個客戶,跟喊涵的價值觀、想法差太多,她希望,自己是有立場、甚至有絕對的主控權,去婉拒對方。「我覺得這件事對我來說,非常重要耶!因為我有一些我所相信的事情。」

「我真的是個非常任性的人」,這是喊涵第二次跟我們說出這句話了。

如果在企業工作,確實不能恣意妄為。「我還是做得到以公司為主啦!只是,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,如果彼此相信的事,有很大的分歧,我會覺得非常痛苦。」「我希望還是能朝著,我心裡想要的方式去嘗試。」

「即使要做出改變,方向突然從 A 換到 B,我也希望是心服口服的。」喊涵斬釘截鐵如此說道,看著她堅定的眼神,與其說是任性、固執,倒不如說,這是創業者對信念的一種執著吧

2、因為年輕,還有承受風險的能力

「如果我現在放棄,我這輩子可能就再也不會創業了!」喊涵說,這是她第一次創業,可能也是最後一次,所以,她要奮戰到最後。

創業的確需要一些衝勁,喊涵認為,她在 30 歲左右這個年紀,還有放手一搏的勇氣,可能再過幾年,就會有一些家庭照顧的壓力,需要考慮的事情、也會接踵而來,她想趁現在還沒有包袱時,再拚一下!


創業的意外發現與收穫

成立「透鏡數位內容」,剛開始是期待,自己能扮演線上課程、線上教育產業的推手之一。

但這條路走得一點都不容易!經歷了一人公司、小幅擴張、差點破產倒閉,喊涵如今已是個相對成熟的小企業經營者。那些用自身經歷,換來的痛苦、領悟與成長,也是最寶貴的人生經驗。

此次的採訪,她似乎有感而發,也讓我們聽到一些很棒的結論。

  • 創業就是不斷了解自己的過程。
  • 專注服務那些相信你的人,你真的沒辦法讓所有人都喜歡你。

結語

如果你也有開課的想法、或是已走在知識變現的路上,我們最後有一些小建議,要跟大家分享。

1、真正理解被動收入

建立被動收入,除了能提升自己的生活、工作品質,讓你不用再汲汲營營、被錢綁架,那個多出來的餘裕空間,你可以做喜歡的事。

你必須要清楚意識到,金錢雖可滿足生活基本保障,但這不應該當作學習的終點,你終究會感到空虛。

利用被動收入帶來的餘裕空間,持續進修、讓自己維持競爭力,甚至提升別的專業能力,才是擁有被動收入關鍵。

2、紮實經營、建立資產

無論你是專業工作者、還是內容創作者,都可以試著,把自己當作一間公司來經營。

一旦腦中的專業知識,變成可以販售的線上產品,這將是你最棒的資產。你將不再只是賣時間、耗體力,而是有機會,創造更多可能性,甚至吸引更多潛在商機、找尋更多合作機會。

以喊涵例子來說,她如果沒有當機立斷、花時間做知識產品、線上課程,就是在自我消耗,除了把身體搞壞,在事業經營上,可能會出現更多挑戰。

3、分享為始、變現為終

「為什麼大家常問我一些固定問題?」「我好像在我擅長的領域,有過人之處?」「我好像真的可以幫助到一些人?」「不如來開個課吧!」

先從分享知識的想法出發,而不是一心想著「我要賺大錢」,從這樣的思維開始去做準備,我們相信,會更加健康!


後記

為什喊涵可以在業界成為佼佼者,我們忍不住好奇問喊涵,她是如何練就一身「模仿」的技能?喊涵說,她近期剛好有思考這件事,她覺得可能有三個層面。

1、學生時期的心理學背景,讓她很容易 後設思考,就是一種高層次的認知能力,這詞真得有點難解釋,有興趣的人,很歡迎去 Google 了解 XD。

習慣性深入思考,讓喊涵很會找底層邏輯,藉由不斷問「為什麼」、追本溯源,她說,「世界上很多邏輯,其實是共通的。」

2、會演戲的能力。喊涵在大學舉辦營隊,有過不少排戲經驗,當進入戲中角色時,就是一種揣摩跟模仿,所以也是在不知不覺中,成為一種加分的能力。

3、你要保持對這個世界,持續有好奇的態度。當生活中的興趣夠多,什麼都想了解一下,在潛移默化中,你就會變成一個通才。

比如說,她因為興趣,自學近幾年比較流行的程式語言 Python,所以如果碰到想要教學程式的老師,她就會比其他人,更快能掌握這門課程想傳達的精髓。

這些成長小技巧跟職涯經驗談,希望能對於想要當課程企劃、課程製作人課程規劃師的人,有所幫助囉!


註 1:若你試著在搜尋引擎查詢知識萃取定義,會找到許多由喊涵本人、透鏡團隊,或是其粉絲們所分享的觀點與經驗,甚至超越了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對於知識萃取的詞彙釋義頁面。

知識萃取(Knowledge acquisition)一詞最早出現於資訊科學領域,尤其與人工智慧、專家系統有關,指的是透過採訪特定領域的專家並建立特定的規則、物件或本體論以獲取他們的專業知識,藉此建立可供決策依據參考的人工智慧或專家系統。

共同採訪撰文:林宜儒(Lawrence)、鄭莉民(Nikki)


最後,如果你還沒用過 Teachify 開課快手,或是想推薦給親朋好友,歡迎先來試用!

希望今天分享的內容,可以幫助到大家哦!如果有特別想要知道什麼,也可以隨時留言跟我們說 (•‾⌣‾•)

你覺得文章有幫助到你嗎? 歡迎給我們評分!你的鼓勵是我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唷!

免費申請試用 Teachify 開課快手開始一展身手
最適合中文創作者的開課平台!不會寫程式也可輕鬆架站
免費試用不要有壓力!你會發現,自架線上教學平台,比想像中簡單
與其猶豫老半天,用過才知道適不適合你啊 (•̀ᴗ•́)و ̑̑

Teachify 創作者週報現在訂閱,以後會用到

跟想要一起變強的你
每週分享網站經營、線上課程經營的技巧與案例